皮皮学,免费搜题
登录
logo - 刷刷题
搜题
【简答题】
一本书共250页,第一天读了全书的 2 5 ,第二天读了全书的 1 5 ,还剩多少页没读?
手机使用
分享
复制链接
新浪微博
分享QQ
微信扫一扫
微信内点击右上角“…”即可分享
反馈
参考答案:
举一反三
【简答题】下列给定程序中,函数fun()的功能是:依次取出字符串中所有的数字字符,形成新的字符串,并取代原字符串。 请改正函数fun()中的错误,使它能得出正确的结果。 注意:不要改动main函数,不得增行或删行,也不得更改程序的结构。 试题程序: include <stdio.h> include <conio.h> void fun(char *s) {int i,j; for(i=0,j=0; s[i...
【简答题】C: Whose briefcase is this? P: It's mine. C: 1_____________? P: Oh, it's also mine. C: OK. 2__________? P: Yes. I'm waiting for my daughter. 3____________________. C: I see. 4__________________? It's ...
【单选题】1912年1月1日,孙中山宣誓就职,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,改国号为“中华民国”,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。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设在( )。
A.
南京
B.
北京
C.
广州
D.
武汉
【单选题】1912年1月1日,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,当选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的是()
A.
黎元洪
B.
宋教仁
C.
袁世凯
D.
孙中山
【判断题】1912年1月1日,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。
A.
正确
B.
错误
【单选题】阅读下而这首宋词,完成 9—10题。 木兰花 ·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,笋柱秋千游女并。芳洲拾翠暮忘归,秀野踏青来不定。 行云去后遥山暝,已放笙歌池院静。中庭月色正清明,无数杨花过无影。 【注】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(1075),岁次乙卯,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,写下了这首词。 9.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 ( )
A.
首句写吴中健儿驾舞龙舟,水而飞驶竞渡的壮观场而。着一 “竞”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,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。
B.
“芳洲拾翠暮忘归,秀野踏青来不定”句描写姑娘们拾翠、游人们踏青,乐而忘返的情景。“芳洲”、“秀野”使人想见郊野草木竞秀、春光明媚的诱人景色。
C.
词的上片四句着重写人事,句句写景,句句写人,景中有人,人为景乐。通过热闹的场景,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,以此反衬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。
D.
“行云去后遥山暝,已放笙歌池院静”句中“暝”字,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,衬托出游人去后、夜幕降临的情景。“静”字,渲染出笙歌已放、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。
【单选题】1912年,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,南京临时政府是( )性质的革命政权。
A.
社会主义
B.
资产阶级
C.
封建主义
D.
资产阶级共和国
【单选题】1912年1月1日,孙中山宣誓就职,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,改国号为“中华民国”,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。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设在
A.
南京
B.
北京
C.
广州
D.
洛阳
【单选题】木兰花·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,笋柱秋千游女并。芳洲拾翠暮忘归,秀野踏青来不定。 行云去后遥山暝,已放笙歌池院静。中庭月色正清明,无数杨花过无影。 【注】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(1075),岁次乙卯,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,写下了这首词。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
首句写吴中健儿驾舞龙舟,水而飞驶竞渡的壮观场而。着一“竞”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,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。
B.
“芳洲拾翠暮忘归,秀野踏青来不定”句描写姑娘们拾翠、游人们踏青,乐而忘返的情景。“芳洲”、“秀野”使人想见郊野草木竞秀、春光明媚的诱人景色。
C.
词的上片四句着重写人事,句句写景,句句写人,景中有人,人为景乐。、通过热闹的场景,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,以此反衬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。
D.
“行云去后遥山暝,已放笙歌池院静”句中“暝”字,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,衬托出游人去后、夜幕降临的情景。“静”字,渲染出笙歌已放、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。
【单选题】下列对《山居秋暝》的赏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
A.
王维的诗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,《山居秋暝》正是一幅“春山晚景图”,诗句蕴涵的内容无限宽阔,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。
B.
“山居”即其隐居的别墅,点明了地点;“暝”,傍晚,点明了具体时间,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猜测他描绘了傍晚山村的生活情景。
C.
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,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。一静一动,一色一声,和谐安适。“松、泉”言归隐之情趣。
D.
“随意春芳歇,王孙自可留”,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,王孙依然陶醉于此不肯离去,向往长留。“自可留”体现了作者欲摆脱尘俗,归隐山林。
相关题目:
参考解析:
知识点:
题目纠错 0
发布
创建自己的小题库 - 刷刷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