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合于 “人之所以为人”的标准的人,儒家称为“圣人”。儒家认为,圣人最宜于做社会最高统治者,因为他是大公。柏拉图认为,在他的理想社会中,最合适的统治者是哲学家,即把哲学与政治实践结合起来的所谓“哲学”。儒家也认为,有圣人之德者,才宜于居最高统治者之位,这就是所谓“圣”。《·天下》认为,最高的学问是“内圣外之道”,用我们现在的话说,就是哲学。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,封建统治者利用这个传统的说法欺骗人民。照他们的解释,不是圣人最宜于为,而是为者必定是圣人。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中,有关统治者的事都称为 “圣”。皇帝的名字称为“圣讳”,皇帝的命令称为“圣旨”,甚至于皇帝的身体也称为“”。 欺骗终究是欺骗,没有人信以为真。在中国哲学史中,从起,就把政治分为两种: 一种名为 “”,一种名为“霸”。者“以德服人”,霸者“以力服人”。中国的历代朝都是用武力征服来建立和维持其统治的,这些都是霸。至于以德服人的,则还没有。以来,道学和反道学的“霸之辨”,其根本的分歧就在于此。 照我的了解,圣人之所以为圣,全在于他的最高精神境界。 中国哲学的传统认为最宜于为的人是圣人,因为有圣人之德的人是大公无私的。说: “天地之常,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;圣人之常,以其情顺无情。”(《答横书》,《程氏文集》卷二)大公无私,只有最高精神境界的人如此。所以,只有圣人才最宜于为。这就是“内圣外”之道的真正意义。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( )